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
查看: 292|回复: 3

杂谈:何谓厦门的“小岛意识”?

发表于 2025-3-20 21:29:49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 |阅读模式

立刻注册账号,享受更清爽的界面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
×
“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,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。”

何以厦门?何谓厦门的“小岛意识”?
厦门作为“闽南金三角”核心城市,当我们谈及厦门时,要带动兄弟泉州、漳州;
厦门作为海西的龙头城市,当我们谈及厦门时,要与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PK;
厦门作为“经济特区”,当我们谈及厦门时,要与深圳、珠海、汕头对标;
厦门作为“计划单列市”, 当我们谈及厦门时,经常与大连、青岛、宁波和深圳对标;
厦门作为“副省级城市”, 当我们谈及厦门时,经常与广州、武汉、沈阳、成都、南京、西安、杭州、大连等城市对标。

今天,我们从另一个历史叙事的角度,尝试去“理解”厦门,为什么被冠以“小岛意识”,为什么一直“畏首畏尾”。

1949年10月17日,厦门宣告解放;
1958年-1978年,金门炮战;
1979年1月,中美建交,金门炮战停止;
1980年10月,厦门经济特区批准设立;
1994年2月,副省级城市(计划单列市)的行政级别正式施行;
1995至1996年,台海危机;
1998年,住房制度改革;
1999年,远华特大走私案案发;
2003年,厦门行政区划大调整;

作为台海一线,上世纪的福建,尤其是直面金门的厦门,长期以来处于“备战”状态,但凡在厦门生活居住且上年纪的老一辈人,都深刻体会过那段历史。时至今日,影响厦门高崎机场航班正常运行的“第一因素”并不是“极端天气”,而是什么,懂得都懂。

所以,我以为厦门真正借助经济特区、副省级城市的政策优势,付诸“跨岛发展”实践的,是在2003年厦门行政区划大调整之后。

“小岛思维”固然是有,但也就那么点。跟特区深圳比,受到太多不可控因素,城市建设、发展断层10余年,而且深圳边上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,厦门边上是什么,是穷乡僻壤的金门。

厦门的“小岛思维”,可以理解为城市发展过程中,形成的一种区域性局限意识,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、集中于厦门本岛的资源分配与发展模式,而忽视岛外的协同发展,甚至现在的老同安人,绝不说“去岛内”,而是说“去厦门”。

关于教育,那句灵魂拷问“你到底是厦门的教育局长,还是岛内的教育局长?”
关于医疗,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的高层,曾在自媒体抱怨“手术室闲置”;
关于商业,每个人都在用脚投票,该去哪里逛街,要去哪里消费?

不管怎么说,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推进,以及厦漳泉都市圈的深化,厦门正逐步摆脱这一思维束缚,但如何在保留“小而美”特质的同时,实现“大而强”的转型。

当然,大家都在用脚投票。
爱生活,爱奶昔~
发表于 2025-3-21 13:03:56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
哦?难道也是amoy人
准确来说我是老同安人哈哈哈 
发表于 2025-3-21 19:06
爱生活,爱奶昔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5-3-22 18:40:09 来自手机 | 查看全部
本帖最后由 0n0 于 2025-3-22 18:46 编辑

原来坛主也是amoy人
爱生活,爱奶昔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  • 关注公众号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
© 2025 Naixi Networks 沪ICP备13020230号-1|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7642号
关灯 在本版发帖
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
返回顶部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